让每一个孩子童心飞扬
——迷人的教具教案
学习目标
一、感受分析品味教具的“迷人”。
二、品味文章的语言,学习文中的写作构思
三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,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。
教学过程
一、导入
同学们你所了解的教具有哪些?(三角板、圆规、直尺……)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美文《迷人的教具》看看这篇文章的教具与我们刚才所谈的教具有何不同,有什么迷人之处。
二、走进课文——感受“迷人”
指名朗读课文,学生思考:
1、文章中迷人的教具指哪些?
蚂蚁、瓢虫、蝴蝶、黄鹂、风
2、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。
三、研读课文——分析“迷人”
1、默读全文,思考:文中文中哪些字、词、句看出教具让孩子们很着迷?
2、这些教具为什么迷人?仅仅因为小动物可爱,因而迷人吗?小组合作讨论。
a.让孩子们得到快乐
b.与自然融为一体
c.童心得到飞扬
d.体现出女教师的智慧和对学生的爱
3、教具是如此的迷人,我们来看下学校的环境如何?
环境恶劣(教室没有窗户等)、贫困、物质生活的匮乏
生读第一小节
4、物质生活是如此的匮乏,可孩子们是如此的快乐,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的充实,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。
5、小结:在一所简陋的乡村小学,一位女教师用她的智慧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情况下利用蚂蚁、蝴蝶、黄鹂等一系列自然的教具教会了学生算术,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获得知识,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。
四、精读课文——品味“迷人”
1、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章。
2、找出你所喜欢的文中的迷人之处。
以“我喜欢 ,因为 。”
或者“我喜欢 词语,因为它写出了 。”的句式回答。
教师示范:
我喜欢文中第一小节中“吹”和“荡”二字,因为这两个字化无形为有形,写出了风行进的路线,读来有种轻松调皮的意味。体现了孩子们学习环境的艰苦,反衬孩子们内心的快乐,精神的满足!
学生讨论、交流、
五、以诗小结课文
迷人的教具
黝黑的面庞
洞开的门窗
简陋的教室有如魔石般
吸引我们的目光
蚂蚁爬出了智慧
蜜蜂酿造了甜蜜
彩蝶纺织着梦幻
瓢虫飞扬出纯真
这里
美丽的智慧呵护着希望
丰富的自然扬起知识的风帆
飞扬的童心孕育着农家无限的未来
六、语言训练——创写“迷人”
齐读第六、第八小节感受孩子们飞扬的童心
让我们放飞思绪,模仿这两小节,以“迷人的 ”为标题写一只你喜欢的小动物,着力刻画其动作和神态,写出童真、童趣。(80字左右)
七、拓展积累——延伸“迷人”
读一读,说说你写的和上面内容的优异。
虾吃食物时很小心,总是先用钳足去试探一下。然后赶紧后退,接着再试,再退,最后,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,就放胆大嚼。吃东西的时候,用脚爪辅助,挠足快乐地划动着。有时,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,其他的脚和整个身子都斜翘起来。
教学反思
《迷人的教具》是一篇清新有趣的文章,符合七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。在教学时我力求从整体感知入手,通过学生的朗读,入情入境,把学生走进课文,感受“迷人”。然后我由浅入深,先让学生们找出文中迷人的教具有哪些,这个问题应该说有的孩子都能说出来。在研读课文,分析“迷人”时,学生基本能找出教具如何使学生着迷,但要说出教具为什么“迷人”就有一定的难度了。此处,是全文的难点,所以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,在小组讨论中,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,也都有取长补短,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机会。到“反衬”手法时我只要稍稍点拨,学生就已理解。小诗的总结,我特意叫了两个学困生,增强他们的兴趣和自信!在创写“迷人”上,学生有精彩的生成,体现了他们的创造性,但也要注意分层要求,写作一般的学生,照样寻找“亮点”加以大力表扬。我的目标是,让每一个孩子在我的课堂上都能童心飞扬!
最新热点 | 最新推荐 | 相关文章 | ||
《七颗钻石》教案 《有的人》教案 《石榴》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 天上的街市 化学与环境 燃烧与灭火(第二课时) 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质量守恒定律 |